第111章 审讯 (4 / 5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111章 审讯 (4 / 5)
        清晨的凤州城,涌动着前所未有地活力,匆匆忙忙的商人,不断从钱向南身边经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卖早餐的小店也开张了不少,回鹘人的大饼、南方人喜欢吃的稀饭、北方人爱吃的大馍和其它面食,星罗棋布地出现在街道两边,阵阵香味让人食欲大开。

        钱向南忙了一晚上,早上没有胃口,只是胡乱吃了几口,此时见到色香味俱有的早餐。不觉食欲大开。

        钱向南在一家太原人开的小店停了下来。这是一家极具太原风味地小店,店前竖着一根家旗杆,上面飘着一面旗帜,旗帜上有“太原汤饼”四个大字,上面还绣有一首小诗天下面食数太原,山珍海味难比鲜,味在东西南北地。舌上泾渭天上天。

        钱向南读了一遍小诗,对面主人笑道“你这小店口气还真不小,有什么好吃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小店主人是位五十多岁的汉子,见到钱向南骑着高头大马,知是有身份的人,满脸堆笑道“我这里有个特色面食,叫八姑面,味道可好得很。客官尝尝便知道,绝不吹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钱向南下马道“今天就尝尝你的手艺,看你是否吹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汉子陪笑道“不好吃不给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揭开一个用湿布盖的木盘,左手端碗。右手用削尖的筷子沿盘边向沸锅中拨出面条,山西汉子动作娴熟,面条就如丝雨般落在锅中,一会。热气腾腾的八姑面就煮好了,那汉子捞出面条后,又浇上几块羊肉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此面味道极为鲜美,钱向南和两名亲卫吃得带劲,都没有说话,只顾低头吃面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汉子是个有名的风趣人,最喜欢讲故事,见三人吃得认真。很有些得意,就在钱向南耳边讲起了此面地来历“小店此面看似简单,其产是很有来历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见到钱向南并不反感,又讲道“相传在贞观年间,八百里秦川天旱三年,颗粒不收,天子下旨百姓向绵山求雨,果然大雨倾盆而下。救活了庄稼。为此天子带领满朝文武赴绵山朝圣,随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叔妹世姑。岂料世姑到达绵山后。就拜五龙圣母为师,不愿再返长安。一日,她为一老婆婆做饭,但她自幼生长在皇宫,哪会做饭呢?所以和面时,面干了加水,水多了加面终久和成了稀面,实在无法下锅。于是顺手拿了一只筷子向锅里拨面,但是怎么拨也拨不断,结果便拨成了长面,老婆婆吃饭时,顺口问了一声孩子,这叫什么?可是世姑却因心慌将这字误听为你字,此时她已身入空门,不愿再说真名,只好将乳名说了出来叫八姑。从此,山西便有了“八姑”这种面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山西汉子讲的时候,神采飞扬,就如这一切是他亲眼所见一样,他讲完之时,钱向南也刚把八姑面吃完,钱向南笑道“面好,你讲得也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