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2章辉煌时刻 (2 / 5)
越厚,就代表着“子报”刊登的广告越多。因为这增加的“版面”,其实都是用来印刷“广告”的。
从原本清一色的“楼盘广告”,到各种饰品啊、饮料啊、汽车啊杂七杂八,各行各业的广告,都因为看好这份“子报”在小市民中的影响力,而纷至踏来。
“子报”终于进入了良好的收益期了。
都不需要像“本报”那样“求爷爷、告奶奶”的去自己拉广告最惨的是还拉不到多少单。这个“子报”打开局面以后,广告商差不多都是自发的找来他这儿刊登广告。
好不惬意
正因为广告量的剧增,整个“子报”的工作员工们,顿时都有了十足的干劲了。单就广告方面,尽管“自发刊登”的广告已经挺多的了,“子报”仍不嫌麻烦的,努力的策划着全新的增加广告的渠道。
真的就没办法自行的、人为的去增加广告数量了吗那也未必
钟任跟“子报”内的一众“智囊团”反复合议以后,决定把对折的“子报”的“中缝”,也给承包出去,刊登广告。
老实说,就那个“中缝”的位置打广告,俗称“中缝广告”,感觉不怎么能吸引到商家打广告的呀
但钟任和他的“智囊团”是这样认为的:“中缝广告”虽然位置不佳,但它一开始锁定的,就是一些普通小市民的广告呀。
也就是说,这“中缝广告”可以每个“中缝”至少刊登十几则短小的广告,每则广告就收取100元左右。
这么短小、精简的广告,适合小市民刊登一些诸如“身份证遗失”啊,“驾照遗失”啊之类的小广告。还可以刊登一些诸如房屋出租,或者出售之类的广告。这房屋出租的广告,每则应该就占“遗失广告”2到3格的位置,因此,一则的广告费就是块。但刊登这种广告,是为了更大的收益,估计也应该有人愿意刊登的。
总之,这样100到几百的小钱,收起来挺繁琐的。也要增加人力成本。但无论如何,一旦坚持实施下去,整年下来,那么多的“中缝广告”,也能收入不菲。扣除掉“人力成本”后,“净利润”也极为可观的。
总之,为了增加“子报”的收入,钟任那是什么招数都不惮使用了。
尤其他有两手准备,如果能通过“拍卖”方式,将这“子报”的“中缝广告”给承包出去,那就省事省心,“子报”只需要按年,或者按月收取“承包费”即可。每年的人力成本,就可以直接节约下来了。
因此,钟任给出的“承包中缝广告”的承包费,是在每年1000万的这个“价码”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