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0章一栋有故事的大厦 (5 / 6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280章一栋有故事的大厦 (5 / 6)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,镇里各小学及初中的老师们,工资就统统由镇财政来发放的这不奇怪。小学及初中实施的是“义务教育”,没啥大创收。不靠财政来发工资,多少学校连教师都养不起啊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之,镇上领取财政发放的工资的人员,少说也有一千多号。这么多人都发动起来,向他们“高息”集资,平均下来,只需要每个人头出资七、八千块,就可以把那个“招待所大厦”建起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罗国初提出的这后一个方案,倒是比较切实可行。起码在镇上的领导们眼里,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开了n次会议,凝聚了“共识”之后,就按这第二个方案来进行“集资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募集到了1000万资金。

        镇府虽然一个劲的嚷嚷“没钱”,但项目做到了这个节骨眼了,咬咬牙,节省了其它方面的开支,也硬是拔付了350万支持“大厦”的建设。

        罗国初当年就拿着这1350万的资金,“省吃俭用”,每一分一厘的预算都抠着用。最后硬是把八层高的“招待所大厦”建造好了主体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经费如此紧张的情况下,罗国初倒也没有“偷工减料”。他把“大厦”的底下三层都彻底的“担空”当然,这不包括当头的60间铺面。那些都分隔好了,从四楼开始,才分隔了一间间客房。

        主体建好之后,手里的资金全部耗尽,还欠了大约一百多万。
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的装修,那是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罗国初一心想着,尽快让“大厦”产生效益,底下早早隔好60间沿街商铺。

        建好了“大厦”的主体,那些沿街的一线商铺就可以出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连“装修”都不必。租下商铺做生意的商家,自然会自己装修店铺。你想装好再出租,还未必符合对方的经营风格呢。

        60个“一线商铺”全部出租了,每年下来,大约可以给镇府带来约50万的铺租收入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