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平凡的世界 (2 / 6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241章平凡的世界 (2 / 6)
        本来嘛,吕一凡出生以前,他父母也算是大富大贵人家。这种“富贵”的定义,当然不能跟豪门相提并论,也就是在三线城市的中心区域,拥有好几个连在一起的“商铺”。商铺上边。。还有好几层自建的楼房。

        单单是这种富裕就不得了了,起码能养四代人,使之衣食无忧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父母好好守住这样一份“祖辈”留下来的财产,每个月收上来的“房租铺租”,就相当于一线工人辛辛苦苦打上四个月工的收入了。换言之,收租一年,就相当于别人家的“劳动力”打工四载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者说,收一年的房租铺租,相当于别人家4个“劳动力”,在外打工一年的全部收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家庭,在普通人家眼里,就属于“大富大贵”。毕竟,坐地生财啊。而且收入还如此之稳定,比在外奔波打工的人们,那可是稳定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有这么良好的家底,吕一凡的父母,居然没有好好的替儿子“守住”。就在吕一凡刚出生一年多时(吕一凡还根本不懂事的年龄),父母就因为好赌,欠下了巨额高.利.贷,直接把祖传的天地楼和铺面都贱卖掉了。饶是如此,居然还不够还欠债。父母只好带着不到两岁的吕一凡,前往外地躲债兼谋生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“吕一凡”年纪渐大,也像父辈那样不喜读书。他就学父亲,开过好些年的“出租车”。一天到晚搭客,赚点微薄的生活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情况,日寻日支,根本就存不下什么钱。

        吕一凡“没钱没房”的,长得又不咋样,根本就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娶妻艰难”的吕一凡,觉得不能再那样跟随父母在外飘来飘去,居无定所。他毅然一个人返回了爷爷在乡下的老家。

        爷爷的乡下“老家”还留有几间旧泥瓦房,可供遮风挡雨。

        由此可见,爷爷辈的“福泽”。一直遗留到了孙辈。福佑到了孙辈……不像吕一凡那对不争气的父母,败光了祖辈的家产,祸及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乡下那几间旧泥房,成了吕一凡的落脚点。然后,他开始起早贪黑的,在圩镇上做起摆鱼摊卖鱼的小本生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乡下老家,跟圩镇上距离并不算远,不到8里路。他可以晚上回家住,白天在圩镇的鱼摊做生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