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五章 对未知恐惧 (5 / 8)
想到这里,没法深入下去。小苟的问题打断了我:“庄哥,究竟哪种推断是可取的呢?”
“这是个好问题”我首先肯定小苟的追索之心,然后说到:“如果拒绝假设,就当外星人或者鬼神不存在,那么,人类就会满足于已知的世界,固步自封,人类探索的进步就没有了。如果过去相信外星人或者鬼神存在,就容易坠入迷信的深渊,胡乱解释世界”
“但是,话分两头说。从两个思路有利的方面来看,也很明显。不相信的人,靠谱,避免了人类的盲目。相信的人,进步,总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中,大胆假设小心求证,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未知之迷。要说,最开始的科学想法,也算是没经证实迷信,只不过,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它而已。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,最开始的公式,只是他头脑中没经验证的一个数学推算结果,但几十年后,经过那次月食事件,才得到证实了。”
这个说法让小苟兴奋,因为他虽然有点迷信倾向,但科学训练的自省习惯,总会让他心有不安。经我这一说,他仿佛看到了迷信的积极意义,也对自己的想法多了一种安慰。
“庄哥,照这样看来,许多科学,是从迷信开始的?”
“准确地说,是从探索开始的。最开始的经历,总有点迷信的色彩。比如爱迪生试验灯泡的材料,他原来认为的九十九种材料,最开始试验的时候,莫不是抱着这恐怕是对的的想法,这就是迷信。只不过用试验排除了,最后试验到钨丝,才算正确,这才算是对了。但迷信与科学,还是根本不同的。”
“有什么不同呢?”
“虽然在初始阶段,都是从猜测出发,得到一个结论。但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,经得起反复证伪。迷信将一种推测当成当然的结论,无法证伪,这就是根本区别。当然,起点时有相同的地方,这倒没错。”
“庄哥,我还有一点体会,就是对好奇心的理解。我记得我们学校曾经来过一个外国科学家,开讲座,他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,他的一句话,让我印象深刻。”
毕竟名校毕业,他能够在大学时,听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座,而我在大学时,差点被传销的讲师骗走。
“当他回答,是什么促使他对科学研究保持如此巨大的热情时,他回答:好奇心。单纯的好奇心,他说,据他了解,大多数科学家,在貌似枯燥的探索中,支撑他们继续的动力,最原始的心理驱动,就是好奇心。那么,庄哥,好奇心,也算是人类天性吗?”
我点点头:“如果天性是漫长进化而来的话,好奇心,是人类进步和探索的最大心理动力。”
“它为什么产生呢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