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三章 本地外乡人 (1 / 6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三百八十三章 本地外乡人 (1 / 6)
        下火车,出站,山城,我算是本地的外地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四川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,川东的大巴山区,川西的藏区,成都平原。在外省人看来,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,代表了四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只能说他们图样图森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府之国,实际上是指都江堰的灌溉区,仅限于成都平原,其面积占不了整个四川省的四分之一,甚至连五分之一都占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治理四川以来的两千多年里,因受伟大的都江堰的利益,旱涝保收的成都平原,粮食产量稳定富庶,日常农业劳动强度低。在资本积累便利和闲散时间增多的情况下,产生了大量的艺术和手工艺,使得它成为花团锦簇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锦官城,美不美?益州,富不富?

        艺术是闲出来的。闲散的才子有学习创作艺术的时间和精力,闲散的民众有欣赏艺术的需求和品味。但是,这只是四川的一小部分。

        川西高原,今天是旅游圣地。过去是荒凉不毛。红军经过的地方,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线?因为难。难到什么程度?国民党的政府军都不愿意去,去不了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高原纯自然的生态环境为什么美?没人为破坏。为什么?因为平时,那里就没住几个人。中国的地理分为三级阶梯。从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到第二级阶梯成都平原,中间巨大的落差,是频繁的地震带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龙门山断裂带,龙门山,名字虽然大气,但真的是灾害的聚焦地。哪个有吃有穿唱戏弹琴的人,没事往那里跑?路倒是有小路,可以骑马就算最宽绰的地方了。但架不住,山太高,沟太深,危险程度太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历史上,到泰国最好的路,也要经过所谓的蜀道,经过剑门关。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白猿欲渡愁攀缘。”最开始,外省人读李白这首《蜀道难》时,恐怕以为,这又是他故意夸张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李白这人爱吹牛,大家也习惯了。他吹得好听,大家也当成艺术巅峰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这首蜀道难并没有吹牛。只要你走一走看一看,想一想刘邦的明修栈道的来历,想一想腊子口的硝烟,你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况,他写的蜀道,还只是川北的地方,只是要通过秦岭而已。如果你来到川西,二郎山、雀儿山,甚至贡嘎山,你就知道,那是人力所不能至的地方啊。自然在此断裂出壮美,你只会感叹人类之渺小。

        有的人因为听歌,喜欢了跑马溜溜的山上,康定这个阳光之城,寄托了许多没去过的人的美好想象。但你真要去了,估计唱歌还能唱两句。跳舞嘛,没过一曲,高原反应会教训你,什么叫做上气不接下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