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六章 偶遇大学问 (5 / 6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三百八十六章 偶遇大学问 (5 / 6)
        按类型来划分,这是七言的乐府体。乐府体我当然熟悉,文学史推崇的《孔雀东南飞》为中国五言诗独有的长篇,简直是文学史上的压卷之作。文学家们把这首诗说得好厉害,中学也进入了课本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七言乐府里,比它更长的《证道歌》却很少有文学家提起。它不仅长,而且美,文学史的大师们,为什么很少提起它呢?以至于,我这个爱读书的中国人,过去三十年,几乎没听到过这首诗的名字和故事?

        我猜,可能主要原因,是写文学史和文学评论的书生们,根本不懂这些哲理。不懂的东西就回避吧,免得说错了,逗人笑话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想起了李商隐的《无题》,就这样一首哲理思想和感情没经过验证的小诗,历史上的大家们,都有四种不同的解释,差点打架。何况,有巨大的宗教地位和实践支撑的《证道歌》,哪个敢随便评论呢?而从解析作者来看,这首诗却是宗教界内部,最热门的诗歌了。当然这些热心读者,主要是出家人,对世间社会,影响不太大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首诗的第一句,就把我引入一个大气磅礴的思维境界。“君不见!”这一句,我最先想起的,是同样体裁的李白的《将进酒》,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。凡是以这三个字开头的,我总要把它的气势品味一番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君不见!绝学无为闲道人,不除妄想不求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句,就把超脱的气质体现出来了。绝学,是什么意思?是不学习的意思?还是绝顶学问的意思?无为,在这里,是什么都不做,甚至连学都不用学?闲道人,闲,修什么道?怎么修?

        不除妄想不求真,这句话的意思更麻烦了。既然是道人,就得求真,你不仅不求真,连妄想都不除,那么,你在学什么?或者说,你根本就不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不学习就是道人的话,就是绝学的话,人不是跟傻瓜一样吗?

        这首诗一开头,就把种种疑问带到读者面前,让人产生大疑惑,也产生大兴趣,这就是这首诗最精妙的开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文学作品要有可读性,我记得三个法则:保持期待的张力、设定一个特定的情感漩涡、打破晕轮效果。这不是叙事诗,情感和晕轮不存在,但期待,却是高高吊起在读者面前了。我想,永嘉大师如果在今天,他稍一用力,就会轻松成为金庸那样的畅销书作家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这里,我处处是疑问,处处是不理解,处处有期待,这真是把我玩弄于股掌之间啊。想前面,自以为很有思想,什么儒道法墨兵,什么统治阶层的,什么政治战争的,我还以为自己懂得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谁知看了这首诗,狂心顿歇,我原来在一千多年的大师面前,当个读者的资格都没有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无明实性即佛性,幻化空身即法身。”这一句全部使用了专有名词,我无法理解。按平时的习惯,遇到这种不懂的专有名词,我一般都通过查辞典来理解。但现在,我没有辞典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