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四章 失去统一性 (6 / 7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三百九十四章 失去统一性 (6 / 7)
        他因自己资历老而骄傲,也因自己不受重视而愤慨。他经常朗诵自己创作的一篇诗,我们都能够背下来了。“我站在高山之巅,我站在古刹之里;受尽了风霜雨雪,看惯了人间卑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当时听到,有一股酸酸的味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不平,来自于他的自我认知与现实有偏差。他认为他资历老老龄长,是先来者,理应受到年轻老师和领导的尊重。这是第一个误区,老的,就应该得到尊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班长在一篇笔记里,就批驳了这种老人的价值观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学生的高考成绩。他总觉得他是教圣贤书的,要学生受到圣贤的道德教导,是树人的大事。而高考是工具。道与器,当然是道高大。从他诗歌的意境中,也可以推断,他把自己置于山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高山之巅,古刹之里。这是一个多么孤独的环境,也是一个让自我感觉伟大的意象,也许,他觉得自己很伟大吧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今天的教育,或者说高中教育,就是为高考作准备的。要应付日常生活,初中教育合格了,就可以了。要进一步,就得上大学。从社会到现实到家长甚至到学生,如果高中的升学率不高,鬼才来。不如到南翔技校,学挖掘机学厨师,还实在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把自己作为职业的工具,当成伟大的事业来看,明显是高看了自己的作用。更何况,即使如他自许的伟大事业,凭他的能力,他能负担得起嘛?

        他的诗,基本上属于打油一类,既不经典,也不精致,更谈不上意境和思想高度。虽然他自己把场景设置得很高,但给人的印象,只不过是在发牢骚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老发牢骚的人,怎么承担得起传承道德文章圣贤思想的重任?

        今天,在网络上,当普通人有了发牢骚的权利渠道和能力时,我看到了大量的牢骚。总之,很少有人怪自己能力不行,努力不够。总是在说别人不对、社会不对、政府不对,把责任推给他人,是一个很宽慰自己的借口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心理上来说,发泄有益于健康。但是,如果过了,就不好了。牢骚太盛防断肠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看到一个网友,换了三个工作,都没进步,总说环境不好。这个老板不好,那个地方同事不好,那个产业不好。好像他走到哪里,失败的原因,都是环境原因。给我的感觉,好像他本人是污染环境似的。因为,他走到哪里,哪里的环境都不好,概率太高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更多的,我是在看故事。有些论坛,人们的故事却很真实。许多人的人生,远比我的路坎坷和复杂,让我大开眼界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