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四章 失去统一性 (5 / 7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三百九十四章 失去统一性 (5 / 7)
        我们看《儒林外史》时,总爱笑话范进。但如果一个朝代没有范进的机会,那么黄巢就会诞生。人头落地、血流成河。

        民国时期,科举已经没有了。普通民众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渠道变得狭窄,于是,很多人就放弃了读书。那些民国大师们,大多是家里条件好,不为生存而读书,所以就读得比较纯粹,比较好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生存而战的普通人,当读书这条路断了后,就揭竿而起,两把菜刀闹革命,就问你怕不怕?

        饭都吃不饱,哪有精力读书?国家都要亡了,哪有心情读书?读书只留给那些有条件有时间有兴趣的人干,于是闲情闲钱养育着艺术和文化,专心专一养育着专家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。因为大家生活条件好了,教育机会均等了。普通人,也识文断字了。他们不仅成了数量最为庞大的文化消费者,他们也成了数量最大的文化生产者。在互联网时代,他们的声音也有了发行的渠道。

        精致的生活,从来就不在大众生活的范围内,要说粗俗嘛,本来就是他们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量变必将带来质变,我相信,这样大规模的生活和消费者,必将孕育出民众艺术和文化的大师,必将出现影响历史的精典和精品。以数量换质量,需要一定时间积累。所以,先不评价它们是否好吧,先让子弹飞一会儿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市场角度,我觉得,今后面向大众文化创作和消费的产品,必将风靡整个中国。或许随着中国硬实力的扩展,也将影响这个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你读过中学,你就可以在网上发文章或者评论了。只要你身体健康,你就可以在广场舞上,飞扬和展示一把。

        统一性,看起来美,其实不然。那只是固化的标志,缺乏生命力。比如,过去我们看的人工植树林,就有树种单一的问题。树是同一时间种的,品种也一样。看起来,横平竖直,很是规矩。这种几何形状的美,是工业化时代的情趣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从生物多样性来说,它是违反自然的。一般一座山上或者一个林场,阔叶针叶混杂,乔木灌木共生,苔藓杂草乱长,野兽鸟虫潜行,这才是一个真正的,可以长久存在的森林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立体的复杂的森林,今天却不被人欣赏。原因是人们只喜欢简单统一的东西。为什么?人们总有这个偏好,对自己难以全面理解的东西,保持着警惕和紧张,并不舒服。对无法用一个统一的可理解模式的东西,产生天然的敌意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是人类太高估自己的理解力了,世界这么复杂,你怎么可以随心所欲呢?

        想起高中一名自视甚高的语文老师,在我们乡中,他算是一名老教师了,但总是教不了毕业班。因为,他所教的学生,在高考成绩上,表现得不是很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