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八章 无仪式告别 (2 / 7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四百二十八章 无仪式告别 (2 / 7)
        西方的孝道并没有这么严格,因为从经济上,他们有独立的能力。老人有退休金,社会化保障,所以他们对子女的要求,仅是感情上的纽带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的中【国】,走向工业化,保障方式也向西方靠拢,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,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。感情,才是两辈人维系的基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使放到古代,这种孝感动天的神化,也是经不起推敲的。如同织女受董永孝心的感化,最好的方式,是趁董永父母活着的时候,多给他们家做几件上好的衣服,保暖或者卖钱,这才是最好的帮助方式,没必要以身相许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古代的老百姓传说中,意*的成份很多。董永那样穷的人,大概率是讨不到老婆的。基因上中断,就是他们在进化中的地位。所以,一定要有一个女人来,一个女人来了,也保证不了他们家能够养育后代,所以一定是个仙女来,还要生下子女,保证基因的传递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天大的好事,只有在现实中是遥不可及,才会变得那么美好。当然,这只存在于神话中,现实中不可能实现。

        骗人的神话与鬼话只有一步之隔,只是因为动机不同而已。古代的爱情,只存在于生存没危机的人群中。如果是穷愁潦倒的书生,他们的爱情,只能存在于鬼话之中,如同《聊斋志异》。

        其次,我为什么要在混论坛,以旁观者的理由。我自己的问题没解决,企图去解决别人的问题,根本不现实。不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,冒充高手去指导别人,是不道德的。此所谓,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又得到什么收获呢?暂时的心理优势,从知识上到财富上,我是虚荣了吗?

        不对,我所拥有的是他们没有的。但是,我有什么资格骄傲呢?他们拥有正常的家庭和情感,而我却没有那些,这不正是我的痛苦吗?

        我必须离开,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。虽然,这种离开,并没有什么仪式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其实不需要跟任何人告别,当年我从北京离开后,就已经跟现实告别了。其实我在重庆这些天,完全是在混日子,也就表明了,我跟现实的不舍与惯性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网络上保留着与现实的联系,只是这种惯性的表现。如果自己都不能离开自己的过去,那就没有谁能帮助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人生有没有捷径呢?从数学上来说,直线是最短的捷径了。从初心到目标,是大量的中间过程。我在今天这个中间过程中,看看自己站立的点,与初心连接成一条直线,看是否指向未来要达到的目标。

        显然,我已经走歪了。我按习惯放纵自我,浪费了青春。但是,我并非一点收获也没有。比如,我体验到了传播效应的特点。再比如,我体验到了人性的两面性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