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皆菩萨 (3 / 7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皆菩萨 (3 / 7)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你所说,最高档次的平等心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把自己当成他人,把他人当成自己,这就是平等心。那是佛的境界。在佛的世界里,没有你我他的区别,万物与众生与我,都是一体的。所以,也就谈不上万物,谈不上众生,也就谈不上佛。古人有话:无佛无众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段话,真的是难以理解。我问到:“那该如何做到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钱师兄没办法回答了,他也只是书上看来的。此时,万师兄却发话了:“其实,操作起来很简单,你把每个人都看成是菩萨,你就是菩萨了。这就是平等心。比如路边乞讨的,你把他看成观音菩萨的化身,通过乞讨的方式,启发你的慈悲,不就行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心理暗示法,估计,万师兄用过。万师兄是财务自由的人,他布施的经验,肯定非常丰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但是,按钱师兄的说法,这三种心态,有高低之分,岂不是不平等。万法平等,除了有万物平等的意思,也应该有方法平等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里有一个疑问,如果同样是布施,还有高低之分,那就不平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都一样,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。各类众生因为际遇和处境不同而具备不同的特点,培养他们的菩提心,各有侧重和办法。虽然我们人道,说起来比饿鬼道高,但是地藏王菩萨却是干这种工作的。你能说,它干的工作是低端的?观音菩萨化身如此之多,遍满六道,哪个高哪个低?观音菩萨自己说过:上与诸佛,同一慈力。所以,不要去追问哪个高哪个低,干就完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我还是不太理解,毕竟,我认为,钱师兄所说,也算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万师兄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,他有点神奇,仿佛能够觉察我的细小思维。虽然算不上是他心通,但他的直觉,总是准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比如走路,把它比做修行。修行的目的是解脱或者说自由,或者说达到不生不死的佛的境界。那这条路上,你先要经过一座山,你需要拐杖。后来你需要过一条河,需要一条船。那么,你说,拐杖是初步的,船是高级的。也有点道理,但你细想一下,这不过是方法的区别,本质上是为了帮助你走路,对不对?上山时船没用,过河时,拐杖没用。所以,不能替代和覆盖,也就没有高低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用词准确!我曾长时间用替代法和覆盖法思考问题,想不到,今天用在形容修法上。万师兄话不多,词硬。我发现一个现象,虽然钱师兄爱说话,但只要万师兄一开口,他就听得认真,并且,从来没有反驳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,所有的布施,都不能做价值判断的。这是在了义基础上说,万法平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万师兄这句话,简直是标准的哲学结论。价值判断,是对与不对,是多与少,是值得不值得,是有用还是没用。但他都否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