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一章 想的可能性 (4 / 5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四百九十一章 想的可能性 (4 / 5)
        “可以算是。花与叶不仅显示了形象与颜色,与显示了与泥土阳光温度湿度空气的关系,事物是普遍联系的,或许哲学家这句话,也反映了全息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万老师终于找到了与自己专业相融通的术语了,或者说哲学基本原理与全息论的自洽方式。他继续问到:“小胡刚才说是一个基点,是不是,还有另外的理论基点?”

        小胡笑到:“我不专业啊,两位老师,我也只是个人兴趣和看法。不过,我也想过。但凡与认识有关的东西,都离不开人。只有人能够认识的东西,才具备意义和价值。天地运行不变,如果对人没有影响,它有什么意义呢?你们哲学上,也讲主体论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万老师点点头:“过于强调主体论,就容易唯心,过于强调客体论,就容易机械唯物。两者结合,才是完整的。比如说钱这个问题。钱当然是越多越好,但是,如果与我无关,就无所谓好坏。人们说钱越多越好,潜在的意思是:我的钱越多越好。我是主体,钱是客体,如果二者不结合,就没有价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比喻得好,万老师。认识是人脑的功能,我们所有认识,如果仅从片面的感觉而来,那只是图像或者温度或者轻重,但人脑的能力,是可以把这一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全息印象,得到整体性的现实投影。如果人脑没有反映全息世界的能力,那么,二维反映三维甚至四维世界的可能,就不存在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我这才明白,小胡的推理是非常严谨的。他的意思归结起来就两句话:第一,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包含着整个宇宙的信息,这叫全息。第二,人脑有能力,将这些信息加以整合,在头脑中形成全息的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熟悉的理论!”我也拍了一下桌子,我的力气估计是比较大的,听得到茶杯与茶壶跳起来的声音。当然,我在这三人中,力量是比较大的,当时的拍击,也是下意识的。“拍遍栏杆,竟无人会得。”当你遇到知音或者自己理解了某一句高人的话时,你会欣然忘食,你会情不自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熟悉,这个意思,与我国最久远的一个思想,太匹配了。如果往大了说,有没有天人合一的意思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俩估计是受了我激动状态的惊吓,或者是想听我说下去,都望着我,一动不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实话实说,我曾经长期学习过易经,也拿它来算过命,给别人算的成功率,也超过了随机统计概率,也就是说,有一定的准确性。我问过我的老师,几个简单的卦像,怎么可以模拟人的如此复杂的命运呢?老师说,这个些卦像虽然简单,但是是从复杂的人类现象中抽离出来的标志性符号,大到天气变化,小到个人顺逆,都是可以大致模拟的。我继续问老师,这种模拟的基础何在?老师回答:天人合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俩更是莫名其妙地看着我,仿佛被我的叙述搞懵了。我继续说到:“天人合人或许包含两个道理。第一,宇宙的运行,一定是可以反映在人身上的。第二,人是可以认识,或者说至少可以模拟这种运行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场面有所缓解,他们都喝了一口茶,陷入了沉思。过了好久,万老师问到:“庄老师,我就差这一课。批判迷信与唯心主义,是我的专业。但是,他们所说的迷信中,算命打卦是最重要的内容。我们从逻辑上是批不倒它的,我一直想了解它,但是,我没有找到行家。我所遇见的所有算命的,都是骗子,根本不是易经所描述的那一套,我以为,中华文明中,这类师傅已经中断传承了。想不到,今天在这里碰上你,你居然是科班出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不算科班,但跟我的老师,系统性地学过两年,也经历过近十年的实践,有些心得体会。”我被迫把当年跟董先生学习的基本内容以及后来的实践经历,简要介绍了一遍。当然,介绍过程中,只说学术,不说个人情感及生活,因为这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确认了,庄老师,你当我老师吧。即使我想批驳它,至少也得了解它不是?怎么了解呢?必须正本清源,从严格的传统文化传承者那里了解,你就是这样的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