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六章 培养平等心 (2 / 5)
“为什么呢?因为,当佛发誓要度尽众生之时,所有众生就有了成为菩萨的可能了。三世诸佛和各位大菩萨,都有誓愿,要度尽众生。如果他们说的实话,那么在座的,都是众生,都是要被度的。当然,在哪一世,在六道中的哪一道被度,说不准。有的菩萨,修行了无数大劫,才有成就,不知道大家等不等得了。”
我知道佛教经典中对大劫这个时间定义,就是很漫长的岁月,或者说,几十万年甚至上亿年。如果要等到那时候才得解脱,那解脱的希望就太渺茫了。
“大家也不要怕,菩萨说过的话,都是算数的。但是,之所以说大家是因地菩萨,还有另外的原因。人生难得,你们今天就在人道中,只有人道,才是最容易得到解脱的道,这说明,你们前世,已经修得很成功了。做人难,做中国人难上加难。为什么?因为你们前世功德,修到这一世,终于在这个庄严的地方,听闻正法。”
能够做人,就不容易的事。能够听闻正法,更是稀有。这个道理,书上也有。
“经上说,念一句佛号,就是不得了的功德,为什么?因为有众生听到了。你们作为人,能够系统地在这里念经打坐,修习佛法,这是多大的功德。佛没能力度无缘之人,为什么?因为佛教理论中,有最基本的缘起理论,如果没有缘起,一切无从着力。你们难得为人,听闻并修习难得的正法,这就是因,所以,你们是因地菩萨。这个因,有两方面的意义:一是因菩萨的誓愿,二是与菩萨的缘分。”
这是属于基础理论了,按这个说法,很是鼓舞人心的。至少,大家对自己能够成就,燃起了希望。
“为什么要众生平等就是菩提心呢?其实,当年菩萨就发了这个心,你们今天发这个心,就跟菩萨的心相应了。心因内容而同异,并不分发心的是哪个人。从绝对意义上讲,学佛是心的成就。你拥有了菩萨完整的心,你就是菩萨了。”
这个心,当然不是指的妄心,但也不能说是真心。因为真妄是对立统一的,没有妄,也就没有真。这只是理论,我已经算是从逻辑上理解了,但在实践上要证实,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也许,我这一生,都无法到达那个高度。
佛教还有一个说法,叫唯识学。也就是,研究识的学问。按经典理论,识是心的产物。识共分八种。比如色声香味触法,算是前六识。第七识是末那识,第八识是阿赖耶识。这些识的定义,我虽然看过,但对第七、第八识,始终无法理解。我们一般人习惯,把第六识,意识,叫做心。这大概是我们所谓妄心的主要内容吧。
听钱师兄说:“你把玄奘法师的《八识规矩颂》研究一下,就可以知道这八识之间的关系了。”
我倒是真的认真读过,读不懂。专有名词太多了,以我这点佛学知识,根本没有理解的渠道和基础。钱师兄对理论感兴趣,对哲学思辩有研究,他或许能够入门吧。
因为万物平等,世界是一真法界。那么,对于初学者,理解不了的话,就只能从众生平等这个角度入手。好在,人都有同情之心,有情众生,能够让我们产生共情,这是一个好切入的口子。
当年孟子劝一个国王,从杀牛还是杀羊来作为说服的切入口。因为国王看到杀牛不太忍心,就推断出国王的同情之心。其实,最残暴的国王也是人,这种同情心多少也是有的。孟子的理论,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同情心,推而广之,将同情心用于人民,就是好的国王了。
“君子远离疱厨也”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