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九章 优越感之三 (5 / 6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五百五十九章 优越感之三 (5 / 6)
        这种推论,往往会得出很可笑的结论。比如花是红色的,花很漂亮。所以推论,凡是红色的东西,都很漂亮。所以,我为了漂亮,也得要穿红色。

        与之相似的,知识优越感也是这样的。比如说,大家崇拜爱因斯坦,因为他有知识。我也有些知识,大家也应该崇拜我,所以有我优越感。如果大家不崇拜我,那是他们道德有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话题广泛而现实,我与万师兄总结了大量类似安慰剂的优越感话题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地域优越感。香港是是富裕的,他们说广东话。所以,许多说广东话的人,都莫名地带着一些貌似富裕的优越感。总觉得,说北方话的人,都有些穷。其实,现实中,香港也有很多穷人,而北方,也有很多巨富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知识优越感。在古代,能够吟点诗,说点之乎者也的人,是有知识的。于是,有的人,说话时喜欢转文,比如原来山果居的老板与那位喜欢传统文化的老将军。但是,在今天知识普及的明代,你能够背诵《静夜思》,并不能证明你有文化,更不能证明,你的知识比别人有优越感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小众优越感。一般来说,最优秀的人或者最富裕的人,都是小众。但是,有人为了安慰自己,专门搞些小众的偏门,以证明自己卓尔不群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分类就比较多了。比如专业小众,别人讨论音乐或者学习乐器时,大多是钢琴或者笛子等大众音乐,但这种东西学起来很难。有人在非洲某部落找了个别人很少看见的鼓,敲打起来,显得与众不同。在他的眼中,与众不同,就是高明的意思,这也是在揩小众优越感的油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人喝咖啡时,对服务员专门点那种很细分的专业术语,什么地方产的,什么工艺制作的,某个品牌很少被人说的,某个咖啡。显得自己越小众越专业,其实,这也是逻辑上有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与之相似的,独特性是可贵的,但故意装出来的独特性,只不过是个优越感的驱动,自我安慰的药品。

        以上所说的优越感作为安慰剂的方法,当然有些特殊。但现实中,更多的表现是,为了安慰自我。就夸大别人生活的缺点和自已生活的优点,来制造出优越感的假象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看到当官的,内心羡慕得不行,但安慰自己时说,他当官的坏处比我多多了。他要是个清官,自己努力干事,好处得不到,像个傻子一样,老婆都不爱他。他要是个贪官,整天提心吊胆,怕被查,即使没被抓进去,活得也不舒坦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这种自己没当官,又羡慕嫉妒恨的人,不在少数。在我所接触的官员中,大部分的人,生活质量,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,甚至是道德的,都比很多普通百姓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普通人夸大自己的好处。我虽然吃得不好,但是健康,粗茶淡饭对身体好。我虽然身体不好,但我心安理得,不亏欠别人,不害怕法官找我。我虽然烦恼很多,但我无愧于自已和他人,我又没做伤天害理的事,我道德好,菩萨保佑,下辈子,我会做一个当官的富贵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