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一章 仅剩我一人 (3 / 7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五百六十一章 仅剩我一人 (3 / 7)
        “暂时没那可能。第一,我没有钱师兄那种发自内心的出离心,没有生死时速的紧迫感。第二,我还舍不得世间的一切,我还不习惯孤独不习惯甚至没能力,在思想上独立存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的理由很充分:没愿望,没能力。没愿望,是他在世俗生活中,基本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困难与威胁,不像钱师兄,因为身体有病,对生死的压迫感体会得真切。没能力,是他过多的思想体系与知识,让他的思维方式无法摆脱旧有框架的束缚,不能在心地上干净纯粹地面对佛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也许,有一天,我还会回到庙子里来,但不是今天。我虽然要回去了,但我今后会对重返庙子,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与信心。毕竟,钱师兄得到消息,对我们所有人来说,都是鼓舞。当我再回来那一天,或许,你已经可以做我的师父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敢,万师兄。我也没你聪明,悟性上更赶不上钱师兄。况且,世俗给我的牵挂,表面上没有多少。但实际上,我对孤独,还是有心理上的害怕,对漂泊,还是有点揭旧伤疤的恐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让我独自面对自己的思想,这是很恐怖的事。毕竟,这么些年来,至少从我离开老家那一天算起,漂泊的折磨与孤独的危险,让我离不开人群。今天,我离开家人离开朋友,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为了最终更好地回去,我从感情与心理上,还没有完全出家的准备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好的证据是,我到目前,还没有皈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听说,最聪明的人,看起来仿佛像傻子一样。老子说过这话吧?六祖一个字不识,也出了《坛经》这样伟大的经典。我还听说,上辈子最有佛缘的人,这一生处处不顺心,好像是命运逼他走向佛道。大概,你就是这样的人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万师兄说这话的口气,有点飘渺,有点过来人似的高屋建瓴。在中国古代典籍上,随处可见这种说话方式。“臣闻,求木之长者,必??????”,这种口气,自带一种隐喻与冷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敢不敢,逻辑上也说不通。小概率事件,不可当真。”我也模仿古代人说话,谁让我们都是戏精?谁让我们都是戏言呢?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不开玩笑,庄师兄。你看,当你学易经时,你的命运好像还可以。但是,当你学佛时,好像命运就越来越差了,什么原因呢?是偶然还是必然?况且,你发呆的样子,就跟傻子一样,当然,平时你很聪明。这说明什么?或许你有一种智慧,自己并没有发现。只有在发呆的空隙处,它才有机会自动溢出,要不然,你能够突然说出那句话?”

        我知道他所指的是,我突然说出:从佛祖成道那天起,整个世界就已经是圆满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所不知道的,是我在打七会上最后发呆的情况。我不告诉它,不仅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告诉的内容,也不知道原因。更因为,这种情况,他也解释不了,他又不是过来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天早晨,万师兄在我的配合下,收拾完他的行李,背上了他的背包,装好了明成师给他转交的报告,出门了。我送他的路上,他低声给我说:“庄师兄,我们有缘,如果有那么一天,我拜你为师,希望你不要拒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