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们的争论 (5 / 7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们的争论 (5 / 7)
        小胡说到:“他的意思是不执着,在我看来,法执与我执,他都在破。比如他说清静的环境时,也许有破法执的意思。大概跟过去有人说,只要心清静,处处是道场,差不多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说得对”万师兄继续他的小教员角色。“他对礼节也作了破除的说明,以献哈达为例,我想,你们印象肯定是深刻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人群中有一个陕西口音的人,说到:“我去过西藏,也学过一点密教,我们原来内地去的,跟他说的一样,也是献哈达,入乡随俗吧,当时觉得有点不自然,但也没往心里去。听法师这一讲,明白,凡是不自然的东西,都需要破除的,是这意思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大概是。”万师兄说到:“礼节是用来表达感情的,如果稍有牵强与不自然,这感情就表达得不纯粹,所以,为防止形式主义,法师才破的吧。当然,他还破了许多规矩,包括叩大头,这恐怕是学密教必须的功课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是的”那们陕西口音答应到:“别说,刚开始,才累人,爬下去又起来,比做俯卧撑还要累。况且,手都磨破了皮,膝盖也顶肿了,苦得很。当时为什么坚持呢?估计自己也认为,不叩大头,仿佛觉得自己不虔诚。今天法师破了它,我还觉得不可思议,这是规矩,怎么就否定了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否定的不是这个形式,而是做这件事时的心态。如果要表达虔诚心,所有的形式都可以,有厌烦与故意地表达,就不纯粹,就有心了,有心,就有我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万师兄这个解释,稍微有点毛病。毕竟,从不习惯到习惯,这个过程过了,后来的形式,就可能成为真心的体现,不需要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此刻我不需要多嘴,免得打扰了他的思路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最让我们震惊的,是他对所谓慈悲的破除,还举了庞居士的例子,对不对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肯定是大家最受触动的。因为菩萨最关键的品质就是慈悲,如果把这破了,所谓菩提道,从何谈起呢?

        想当年,我看《愣严经》时,为观音菩萨一句话,感动得不能自己。“上与诸佛,同一慈力;下与众生,同一悲仰。”这种宏大的慈悲精神,才值得我们去尊崇,去信仰,去顶礼膜拜。法师破除这种慈悲时,我们内心中的抵触,是不言而喻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法理来说,慈悲不仅是修行的基础,算作前行与加行,也是修行的过程,最后,它还是修行的结果。如果有一个品质能够贯穿佛法与人间,菩萨与众生,这个品质,只能是慈悲。这不仅是大乘的品格,也是佛法的最基础的特点。

        破除它,有点像破除佛法本身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友情提示: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,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。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